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酉水北面,是酉水的重要码头,也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图为芙蓉镇瀑布
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酉水北面,是酉水的重要码头,也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芙蓉镇原名王村,20世纪80年代初,因电影《芙蓉镇》走红,而更名为“芙蓉镇”。
芙蓉镇码头
从酉水码头上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气势宏伟极具土家族风格的城楼。城楼皆为木质结构,设计精妙。楼顶挂有著名导演谢晋题写的“芙蓉镇”牌匾,穿过这座标志性建筑,便是五里石板街。石街历经千年风雨的洗刷和行人的踏磨,早已光滑如镜。石街两侧店铺鳞次栉比,有开酒店的,卖小吃的,经营旅游商品的,也有专卖地方土特产的,虽然拥挤,但整个街面布局得体。走在这狭长的石板街上,那些上百年的老木屋随处可见,这些老祖宗留下的物件,现在都被当地政府当作文物挂牌保护了起来。
五里石板古街道
芙蓉镇得酉水便利,上通川黔,下达洞庭,入鄂抵沪,因此享有“小南京”的美誉。在它2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通商的黄金口岸。芙蓉镇最为有名的就是藏于五里石板街上芙蓉镇铜柱馆里的溪州铜柱,它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该柱高丈余,八棱形状,中空,重2500多公斤,柱面镌刻铭文3000余字,字体遒劲。这一国宝是一场撼天摇地的历史战争缩影,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溪州刺使彭士愁联络锦、奖等州发兵攻打辰、澧二州,挑起了土家族历史上著名的溪州之战。楚王马希范率五千步卒讨伐,彭兵败。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彭、马会盟于会溪坪,订下了和睦相处、各治其所、互不侵犯等众多条约和誓盟,并出金花银铸造铜柱立界,把盟约的全部条款镌于铜柱之上,既便于见证,又昭示后人以此为鉴,远离战乱。楚王马希范和溪州刺使彭士愁以罢兵议和的这种方式安定边界,解决民族纷争,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在溪州之战后的60年间,溪州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这个时期是历史上溪州最安定和昌盛的时期。
溪州铜柱,上面记载着土家族历史上著名的溪州之战后签订的众多条约和誓盟
土王行宫
沿着五里石板街向左行走1公里后,就是芙蓉镇瀑布,瀑布起于擂钵潭正上方,旁边是飞水寨和听涛山庄。瀑布高60多米,宽43米,每当河水旺季,瀑布凝银和声,一泻千里,漫天水雾似冬雪纷飞,其势之壮,动人心魄。而在枯水季节,它则显出几分温柔,似轻纱轻抖,薄雾弥漫。“千寻瀑布势淙淙,激石声腾震远峰。两岸削崖崖上寺,风清夜静听僧钟。”清朝诗人杨大勇的这首诗,写的就是芙蓉镇瀑布。
游览芙蓉镇,一定要品尝它的特色小吃,观看谢晋导演、刘晓庆和姜文主演的《芙蓉镇》。古镇的小吃多不胜数,但最具吸引力的当数“刘晓庆米豆腐店”的米豆腐。正是借助《芙蓉镇》这部作品,现在古镇里的米豆腐生意极为兴隆,最多一天要卖3000多碗。加上做米豆腐的米是湘西高寒山区的特质稻米,并使用地下井水,地方味十足。这样一来二去,芙蓉镇的米豆腐就名扬天下了。
芙蓉镇米豆腐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卖出去3000多碗
“刘晓庆米豆腐店”的老板娘汪琴大姐对我说:“我的手艺就是妈妈教会的。1986年因为电影《芙蓉镇》,小镇开始出了名,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现在五块钱一碗的米豆腐一天能卖300多碗。”汪大姐自己弄了一碗凉拌的米豆腐来吃,她说当地人喜欢吃凉拌的。汪大姐在餐馆后面增加了客房,可以住30多个人,由于是临水的,她把客栈盖成土家族风格的吊脚楼,并取名为观景楼,因为湘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芙蓉镇的游客日益增多,现在吊脚楼客栈反倒成了汪大姐的主要收入。
芙蓉镇美食中还有一个富有特色的牛头宴,牛头宴是土家族接待贵宾的盛大礼仪宴会,由专门的传人把刀掌勺。据说,永顺土司彭翼南奉朝谕旨从芙蓉镇码头登船出发,赴闽、江、浙沿海一带抗倭。出征前,土司王大摆牛头宴,5000名土兵士气大振,后在沙场歼敌1900余,《明史》誉为“东南第一战功”。
土家牛头宴
芙蓉镇里的土家族建筑
为了进一步促进芙蓉镇旅游提质增效,永顺县委书记石治平对我说:“我们准备在芙蓉镇新建城门楼、大型游客服务中心和影视拍摄基地等旅游开发项目。把新建城门楼打造成芙蓉镇标志性建筑,通过城门楼把开发区和古镇区区分开来。同时,通过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精心打造影视基地,推动芙蓉镇景区的硬件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接待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加大对土家族特色民居、青石板街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把景区装扮得更加古香古色,同时要着力提升景区人文内涵,让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古镇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成为张家界—凤凰古城精品旅游线路的一颗璀璨明珠。”
芙蓉镇的古朴典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