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特色村镇  > 详细页面

读名著 品边城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滕俊 2018年05月30日 阅读量:

“鸡鸣三省”的边城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茶峒镇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道,这官道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沈从文《边城》

  凡读过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名著《边城》的人,无一不知道茶峒,无一不知道翠翠。

  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出发,沿着包茂高速公路西行100多公里,就可以到达花垣县的茶峒镇,这里便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去茶峒探寻边城成了许多人的愿望。

  茶峒,是湘西的西北大门和湘西四大古镇之一,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处,过河往北是重庆的洪安镇,往南是贵州松桃县迓驾镇,有“一脚踏三省”之称。茶峒在历史上曾有过一段繁华盛世,是商旅云集之地和兵家必争要塞,镇里的城门都设有垛口和炮台。抗战时期,许多流亡学生和商人在此避难,茶峒又热闹一时。我徘徊在这古老的小镇上,目光好奇而急切,我努力寻找着《边城》小说中所描写的痕迹和它的意境。

  站在鸾太山上环顾茶峒,清水江弯弯曲曲绕城而过,河岸边是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楼下是风景如画的林荫道,道旁绿绿葱葱的垂柳半掩着河码头。茶峒酉水河上通贵州,下达湖南常德、岳阳,直到洞庭湖。因其水利之便,这里成为川黔湘鄂土特产的货运码头。

边城里具有湘西建筑风格的吊脚楼

  酉水是茶峒的灵魂之水。没有酉水河,便不会有水手,不会有那些描着弯弯眉的多情女子,更不会有老人和翠翠的故事。

  酉水河旁便是河街,临河的一旁多是吊脚楼,外来货物及商人多集中于此。另一则居住的多是本地的普通人家。狭窄的街道在两侧木屋中蜿蜒前伸。茶峒盛产杉木桐油,房屋除屋顶外,几乎都是木头的,门窗柜台都涂着黄亮的桐油,古老店铺上的壁板已呈深茶色。居民的房屋两侧山墙外多挂偏房,形状如围裙,有着鲜明的湘西建筑风格。

家具店师傅用当地产的桐油刷木门

边城吸引了很多学美术的人来这里写生

  茶峒镇现在正在大力发展边城小镇旅游,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老居民区中劈出一条“边贸大街”直通 319 国道,并把茶峒镇改名为边城镇,计划以边兴城。这条大道的一侧是明清时期残留下来的一段城墙。解放初,百余名解放军战士曾凭此打退了五千土匪的进攻,成为湘西剿匪史上一个著名战役。然而,在考古工作者眼中,边城镇又是另一个风水宝地——临河,却不会被洪水袭击,2000年秋,湘西自治州文物管理处在这里进行考古作业,在80平方米的开口面积中,挖下去仅2.8米,便宛如打开的历史书,发掘了近千件极具研究价值的釜、豆、罐、骨针、网坠、打制石器等。

  如今,沈从文在《边城》中描述的那个令人疼爱的小姑娘翠翠,已化成一座白色雕像,静静地站在清水江畔,注视着古城变迁。夕阳下的清水江,河面上有数十只木船往来穿梭于清水江上的“翠翠岛”,岛上立着一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设计的汉白玉翠翠雕像,翠翠亭亭玉立望着河的下游,后面跟着她的是那只忠实的黄狗。岛的中央是一个能容纳200人左右的民间绝技表演场,这里经常进行苗族民间绝技表演。船家吴胜平对我说:“上岛要登34级台阶,是为了纪念《边城》发表于1934年,中间的两个平台则是代表横跨两个世纪。”整个翠翠岛如一艘巨大的渡船,停泊在清水江上。岛四周由腰鼓形的石柱用钢筋联起,用以维护游人们的安全,每个石柱都是工艺品,花草树木、十二生肖镶嵌其中。岛上70米的橡胶堤是为纪念《边城》发表70周年而建。

2005年翠翠塑像落成

  此刻,一种复杂的心绪涌上心头,今天的边城早已没有叫“翠翠”的女孩。不过这里的女孩都跟翠翠一样清秀可人、天真活泼。给我撑船的向导石秀娥声音清脆,语调婉转,我们谈得很投机,她的眉目神情让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翠翠。难怪人们都说,湘西到处都是“翠翠”。

  跟古街道一样见证当年繁华的还有边城的古渡口。如今在渡口的石壁上还有沈老亲笔题写的“边城”二字。古渡口摆渡过河的这种方式被当地人称为“拉拉渡”,“拉拉渡”在西南地区较为常见:一根粗铁丝被固定于河两岸,船头和船尾用铁环与铁丝相连,特制带缺口的木棒卡住铁丝,人稍用力即可借力横渡。木棒据说用檀木做成,韧性硬度虽好,但两个月就得换一个。

  随着319国道的整修和包茂高速公路的贯通,来边城变得十分方便。但对湖南的边城和重庆的洪安这两个小镇的人来说,“拉拉渡”依然是双方往来的重要交通方式。“拉拉渡”由秀山、花垣两县交通局筹资,两个镇居民按年支付渡船经费,每户每年10元、20元不等。外地来客每次一元。

“拉拉渡”至今还是清水江两岸居民来往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下了“拉拉渡”就到了洪安镇,洪安有“渝东南门户”之称,在清水江旁的319国道大桥一侧建了一块刘邓大军胜利进军西南纪念碑,并在城内恢复了一些二野经过时的旧址。这里有两条老街,街上的房屋密集,古色古香。悠闲地走在洪安镇古老的石板街上,我有一种文学大师沈从文会迎面走来的感觉。

  

与边城一江之隔的“渝东南第一门”秀山县洪安镇

洪安镇内的解放军二野司令部旧址

  边城镇吴辉镇长告诉我,现在靠水讨生活的边城人不再以捕鱼、货物转运为生了,都转行撑起了游览船,靠着江边的家也改建成了家庭旅馆,清一色的吊脚楼,清一色的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相伴,边城正在以“边”兴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