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国外民族研究  > 详细页面

斯里兰卡解决内战问题的经验与教训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廖崇喜 2018年08月29日 阅读量:

2009年5月19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两名少年手拿国旗参加庆祝仪式,庆祝内战宣告结束。 资料图片

  一场由民族问题引发的内战

  斯里兰卡人口2100万,其中僧伽罗人占75%,泰米尔人占18%,其他民族占7%。历史上,特别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加剧了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两大民族的矛盾。斯里兰卡独立后,奉行了较为照顾僧伽罗人的各项政策,更加剧了民族分裂的态势。最初,泰米尔人试图走议会选举的道路,没有取得实效,便开始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追求独立,1983年内战爆发。泰米尔人先后成立了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简称“猛虎组织”)、伊拉姆人民革命解放阵线、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等武装力量,其中,猛虎组织战斗力最强。

  斯里兰卡内战爆发后,猛虎组织发展迅速,军事实力迅速壮大,在与政府军抗衡中占据了不少地盘。1987年,斯里兰卡政府在内外交困下,邀请印度出兵。在印度军队的弹压下,猛虎组织势力受到一定削弱,但印度也被迫最终撤出了斯里兰卡。由于在军事实力上,任何一方都不足以占有绝对优势,双方打打谈谈,互有胜负,但总体对峙格局没有改变。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猛虎组织眼见建国目标遥遥无期,开始走上了明显的暴力恐怖道路。他们广泛培养人体炸弹,试图通过极端手段,打破平衡状态,促使政府让步。这些行为,虽然对斯政府造成很大压力,但也给国际社会留下了猛虎组织是暴力恐怖组织的印象,对其自身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反恐成了世界各国的基本政策,这使猛虎组织的活动空间更加受限。斯里兰卡政府抓住这一时机,对猛虎组织展开积极攻势。2007年以来,政府军稳打稳扎,不断推进。猛虎组织陷入难以招架的态势,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力量受到极大削弱。猛虎组织为扭转颓势,疯狂发动恐怖袭击,结果造成自身的进一步孤立。

  2009年5月,斯政府军击毙了猛虎组织创始人普拉巴卡兰父子,军方随即发表胜利宣言,称已收复所有猛虎组织控制的土地,并完成清剿游击队残兵,宣告长达27年的内战正式落幕。

  军事斗争为主要手段

  斯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善于借助外在力量,注重军事力量建设以及抓住反恐国际大环境是成功解决内战的基本经验。

  20多年来,斯政府多次发生更迭,但历届政府均将化解内战冲突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例如,2005年11月拉贾帕克萨当选总统组成新政府,拉贾帕克萨上台后即表示,他领导的新政府将优先处理国内和平进程问题,以和平手段解决民族冲突。虽然历届政府在以武力还是以和平手段为主上有一些差异,但这都只是具体方法的问题,结束内战实现和平都是共同的基本目标。特别是拉贾帕克萨上台以后,努力化解内部分歧,统一政府立场,同时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在外交上采取积极攻势,形成了内外两条战线,不断使猛虎组织陷入绝境,并最终赢得了国内和平。

  斯里兰卡处于南亚与印度洋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同时,斯里兰卡内战背景复杂,关联度很大。内战一方泰米尔人,在印度南部有着数千万同胞,这不可能不影响到印度的态度。基于这种现实,斯里兰卡采取了灵活的政策。1987年7月29日,时任总统朱尼厄斯·贾亚瓦德纳与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签署了和平协议。根据协议,印度派遣4个师,5万余兵力进入斯里兰卡东方省,帮助斯政府“维持和平秩序”,平息冲突,极大地削弱了猛虎组织力量。上世纪90年代,斯政府还邀请挪威等西方国家参与内战的调停,使得原来对斯政府压力很大的西方国家逐步转变了立场,从而为斯政府采取军事行动赢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

  由于猛虎组织坚持通过武装斗争实现建国目标,因此斯里兰卡政府清楚,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才有可能实现国内的和平。在斯里兰卡政府预算中,国防一直摆在优先地位。据统计,1991年的国防开支大约为117亿卢比(2. 78亿美元)。2006年达到700亿卢比,约合7亿美元,呈现显著增长。在充足国防预算的保障下,斯里兰卡军队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改善,军事训练水平提升很快,战斗力明显增强。在内战最后阶段,斯里兰卡广泛运用了空地一体战术,使猛虎组织回天无术。

  斯里兰卡内战双方长期僵持不下,然而进入21世纪后逐步得到解决,绝不是偶然的。2001年“9·11”事件发生,美国对其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以反恐为名重塑世界格局成为其基本目标。印度国内频繁发生恐怖爆炸事件,使其在反恐上加大了力度。在这种背景下,斯里兰卡抓住机遇,以打击猛虎组织恐怖活动为旗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要解决好民族宗教问题

  尽管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政策缺乏延续性,统治集团内部不团结,民族宗教政策上的失误以及忽视经济、文化等其它手段的运用,使得斯里兰卡内战问题的解决仍有可吸取的教训。

  斯里兰卡内战爆发以后,前几届政府都力主运用军事手段解决。但是,政府军在战场上并没有取得优势,反而使猛虎组织不断壮大。最后,斯政府不得不邀请印度出兵,维护国内和平。此后,斯政府虽然仍然认为应该以军事手段为主,但其政策开始有所变化。1994年库马拉通加政府执政后,一改历届政府以军事镇压为主的政策,谋求和平谈判结束内战。应该说,在当时的气氛下,双方还是有可能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妥协的。双方连续举行了3次会谈,达成了部分共识。然而在此之后,斯国内政局震荡频繁,影响了库马拉通加政府的权威,导致谈判不了了之。其后,历届政府始终摇摆于战争与谈判之间,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非延续性,使得问题的解决旷日持久。

  斯里兰卡政府是以僧伽罗人为主体的政府,在总体上都支持解决内战问题的根本目标。但是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却经常发生分离的现象。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斯里兰卡2/3的沿海地区受到重创,猛虎组织控制的东部和北部地区也损失惨重。海啸发生后,经过国际社会和库马拉通加夫人等各方面的努力,斯里兰卡政府与猛虎组织签署了建立共同救灾和重建机制的协议。这不仅有助于加快东北部海啸灾区的重建,也为重启政府与猛虎组织的和平谈判奠定了基础。但是斯执政联盟内部的部分派别强烈反对这一协议,认为猛虎组织会借机实现建立独立国家的目标。斯里兰卡执政联盟中的左翼政党人民解放阵线宣布退出执政联盟,从而造成斯里兰卡政府危机,影响了政局的稳定,也制约了和解的进程。

  如前文所言,历史上,僧泰两个民族之间就有一定的矛盾。斯里兰卡获得独立后,历届政府都以僧伽罗人为主,不但主要领导人都属于僧伽罗族人,就连普通公务员也有80%以上为僧伽罗族人,这就使得原来殖民时期的两大民族矛盾有加剧之势。同时,在宗教信仰上,僧伽罗族以佛教为主,泰米尔人以印度教为主。应该说,民族宗教问题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象。通过实行恰当的民族宗教政策,这个问题也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但遗憾的是,斯里兰卡独立以来,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始终没有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斯里兰卡的内战问题,不是简单的武装冲突问题,自然也不能仅仅或是侧重于军事问题的解决,而更应注重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进行解决。斯里兰卡在英国统治时期,是英国的原料供应场和商品倾销地,经济体系畸形,经济水平落后。在独立初期,经济曾一度得到发展,但后来由于政策及其它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猛虎组织活跃的地区,多属于较落后地区。可以说,经济上的落后与不平衡是内战长期持续的根源。同时,作为一个新独立的多元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国家认同,加强文化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遗憾的是,斯里兰卡独立以来,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在经济上没有倾斜政策,在文化上则突出差异,人为地加大了两个民族经济文化方面的隔阂,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这又为猛虎组织的扩大活动提供了土壤,造成了长期的分裂对抗局面。

  

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年3月11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