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学 > 民族文学概述  > 详细页面

少数民族当代小说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李娜 2017年10月19日 阅读量:

  少数民族当代小说是自新中国建立以后,少数民族作家们所创造出的小说。由于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呈现出显著的社会主义特征。尽管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小说面貌,但总体而言,小说是与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进行步调一致的,在主题上也表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和总特点。

  具体而言,从1949年到1965年的十七年间,少数民族小说创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有描写革命斗争题材的小说,如《在镜泊湖边》(关沫南)、《开不败的花朵》(马加)、《金色的兴安岭》(朋斯克)、《草原之子》(阿·敖德斯尔)、《无名高地有了名》(老舍)、《在茫茫的草原上》(玛拉沁夫)、《草原烽火》(乌兰巴干)、《老虎崖》(李根全)等作品。反映农、牧区生活和斗争的作品,如玛拉沁夫的《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花的草原》,李凖的《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耕云记》,祖农·哈迪尔的《锻炼》,郝斯力汗的《起点》《斯拉木的同年》,柯尤慕·图尔迪的《吾拉孜爷爷》《克孜勒山下》,普飞的《门》,杨苏的《没有织完的筒裙》,孙健忠的《五台山传奇》,滕树嵩的《侗家人》,扎拉嘎胡的《春到草原》,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陆地的《美丽的南方》等。反映儿童题材的小说如胡奇的《五彩路》《绿色的远方》和颜一烟的《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等。另外,舒群的《这一代人》、扎拉嘎胡的《红路》和老舍的《正红旗下》有效地补充了十七年少数民族文学其他题材。

  十七年文学之后,中国社会进入“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少数民族小说创作进入了荒芜期,许多作家遭到了诬陷与迫害,许多作品被打成了毒草。

  新时期少数民族当代小说取得了蓬勃发展,由各民族老中青几代人组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小说家队伍。具体而言,民主革命时期就活跃于文坛的老作家,如满族作家端木蕻良、舒群、马加、关沫南,维吾尔作家祖农·哈迪尔,彝族作家李乔,壮族作家陆地等。建国后成长起来的小说家,如蒙古族作家李凖、玛拉沁夫、阿·敖德斯尔、扎拉嘎胡、朋斯克,满族作家寒风、李惠文、马云鹏、赵大年、朱春雨,朝鲜族作家李根全、林元春,达斡尔族作家孟和博彦、李陀,维吾尔族作家柯尤慕·图尔迪、祖尔东·沙比尔,哈萨克族作家贾合甫·米尔扎汗,回族作家胡奇,纳西族作家戈阿干,彝族作家普飞、苏晓星,藏族作家降边嘉措、益希单增、班觉,白族作家杨苏、张长,土家族作家孙健忠,壮族作家韦一凡等等。同时一大批文学新人脱颖而出,如蒙古族作家白雪林、佳峻、郭雪波,满族作家江浩,鄂伦春族作家敖长福,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回族作家张承志,土族作家鲍义志,东乡族作家舍·尤素夫,藏族作家多杰才旦,景颇族作家岳坚,哈尼族作家艾扎,土家族作家李传锋、蔡测海,黎族作家尤敏,畲族作家雷德和,等等。此外,各民族都还有一支数量可观的小说创作后备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