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民族研究  > 详细页面

唐代鄂尔多斯设六胡州安置粟特人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张昊文 2018年12月11日 阅读量:

  粟特人以及唐代六胡州,对于生活在当代的人们来说,只是个陌生的概念。在6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王大方处长介绍说,自治区文物考古专家通过对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区交界处,即毛乌素沙地西南缘的实地考察,并依据考古与文献资料,确定了今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与陕西省盐池县境内的六个唐代古城址与六胡州的对应关系,第一次把鄂托克前旗境内的五座古城列为六胡州城址。

  唐代缘何在鄂尔多斯设置六胡州?粟特人属于哪个民族?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从中亚迁徙而来

  王大方说,粟特人于公元679年即唐朝调露元年,由中亚逐步来到鄂托克前旗,有107年的时间跨度,在今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的范围内生息繁衍。

  王大方介绍到,粟特人在中国古代史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或“胡”,原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中古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

  突厥兴起之后对粟特地区的占领,导致了粟特人大量进入突厥部落,因而唐初为安置突厥降户在鄂尔多斯地区所设立的六胡州中,其主要居民就是粟特人。由于六胡州属于羁縻府州的性质,粟特人在这里保持了较为巩固的部落组织,并未完成部落民向唐之边民的转变。

  六胡州设置

  王大方说,所谓六胡州就是指唐代管理粟特人移民的鲁、丽、塞、含、依、契6州。而在调露元年之前,“六胡州”的刺史分别由昭武九姓各部首领担任,属于羁縻性质。这种行政模式稳定了近50年。后来发生了六胡州之乱,这次叛乱被平定后,六胡州的部落组织开始逐渐被打破,加之此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聚落中之粟特人分散迁徙,六胡州的粟特人聚落也就最终消失。加上“河曲”昭武九姓胡人移居区域的行政建置维持了25年,“六胡州”存在时间达75年。

  回到公元630年,这时唐朝灭了东突厥政权后,如何安置归附的十万突厥部众,成为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们讨论的重要安边问题。其采取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实行了“羁縻统治”的政策,就是对归附的边疆少数民族及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唐朝在鄂尔多斯南部所设的夏州都督府及灵州都督府,就是管辖着这一地区安置突厥、党项、吐谷浑等少数民族的羁縻州。在今乌审旗、鄂托克旗至宁夏灵武一带,置鲁、丽、塞、含、依、契六州安置突厥部落,时称六胡州。当时,生活在六胡州的粟特人安居乐业,从事游牧。他们盛产的马匹,曾支援了中原内地的需要。

  “六胡州”作为唐代羁縻府州,可任用少数民族贵族为官,可以使用各族传统的法律,允许保留自己的兵马。中央政府一般不直接征收羁縻府州治下百姓的赋税,而由各族统治者按旧有方式自行征收,向中央政府纳贡。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也不强迫改变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州址故城

  在鄂托克旗有唐代“六胡州”城址之一的巴郎庙古城、查干巴拉嘎素古城、乌兰道崩古城和大池古城遗址,这些城址均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郎庙古城遗址位于敖勒召其镇三段地西8公里巴郎庙村,其四面城墙中间均有宽达10米的缺口,是门阙所在。在古城南部,有一道南北长墙,与城垣的方向一致。它把整个古城划分为东西两部,这当是城内的子城或其它城垣之一。城内有大小隆起于地面的土丘,当是城中的衙署、房舍等建筑遗存。城址中发现“开元通宝”一枚,以及淡赭色素陶残盆。壁厚1.1厘米,平底,底壁转角处特厚。有的陶器底部往往遗有螺旋纹,均属唐代遗存。而乌兰道崩古城遗址地处一南北狭长的草滩地的中心地带,古城周围有新月形沙丘。古城平面形制呈长方形,残垣东西358米,南北410米,今残高最高处4米,宽6米。南城门瓮城,东墙由南向北210米处有一豁口,可能为城门。北墙破坏严重,看不出城门。文化层厚达1米左右,土质较硬。东墙以北边缘陶瓷片散布较多,器型有罐、瓮等,质地为泥质灰陶片,均属唐代遗存。

  大池古城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大池盐化厂南、大池盐湖东2公里。古城西临大池盐湖,地势广袤平坦,土质松散。古城蔓草丛生,四面城垣尽为黄沙所湮盖,从地表难以辨认出这个城垣的本来面目。城墙上积压着宽达20米的沙土,形成了以城墙为基础的四道不规整的沙梁,看不出城阙所在。查干巴拉嘎素古城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东南约22公里处,古城地处一东北至西南狭长的草滩地的边缘地带,四周均为由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构成的一望无际的沙漠。城墙由夯土筑成,城址四面墙均被沙覆盖。有马面,南墙观察到4个,并发现瓮城,城垣现存平均高度约6米均被沙漠覆盖。东墙由南向北200米处有一烧骨堆积。表土层下有1米多的文化层。采集到的陶片器形有罐、盆、碗、瓶、瓦等,质地为瓷和泥质灰陶,曾出土铁锅、秤砣、陶罐等。城内近南瓮城处不远处有高于地表的建筑基址。

  

资料来源:内蒙古晨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