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语言 > 民族语文翻译  > 详细页面

“信”“达”“雅”是这样做到的 ——党的十九大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侧记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婧姝 2018年03月19日 阅读量:

  “信”“达”“雅”,是我国近代知名的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三大翻译原则。简单说,“信”,即忠实于原文;“达”,即笔译流畅、译文通顺;“雅”,即文字优美、典雅。依此工作标准,在党的十九大期间,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将十九大报告内容翻译成7种民族文字,将大会精神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少数民族代表及各族群众。这些“信”“达”“雅”的民族文字版本背后,浸透了125名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31天“闭关修炼”的艰辛汗水。

  肩上责任大 笔下千金重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盛会。在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承担了一项重要任务——十九大会议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工作。

  翻译工作的基础就是“听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光芒,是立足新起点、开启新时代、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是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奋斗纲领,是凝神聚力、兴党强国的行动指南。作为大会秘书处新闻组工作人员,参与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125名工作人员深深感受到,习总书记的报告立意高远、与时俱进,气势恢宏、震撼心灵,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党委书记兰智奇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总书记的报告。他说:“民族语文翻译队伍是民族工作战线上的一支特殊队伍,能够亲眼见证并经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能够为党和国家神圣庄严的历史时刻提供少数民族语文翻译服务,这份荣誉让我们深感肩上责任之大、心中情义之深、笔下千金之重。”

  一直以来,党中央都高度重视党代会翻译工作。党的十九大筹备期间,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审定民族语文翻译组工作方案,了解相关情况,充分折射出新时期党中央对我国民族工作的空前重视。民族语文翻译服务,不仅仅是为少数民族代表履职尽责提供服务保障,也是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的行动实践。

  心怀敬畏 一丝不苟

  根据大会秘书处的要求,在国家民委党组的部署下,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按照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原则,精挑细选125名骨干力量,组建了大会秘书处新闻组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组,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改户担任组长。

  自9月25日至10月25日,民族语言翻译组全员封闭工作31天,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圆满完成了大会文件翻译、同声传译、文件印制、选举服务等任务;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9个省、自治区提供了十九大报告民族文译稿,为中央及地方媒体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报道大会盛况提供了切实保障;同时,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供了大会主要文件朝鲜(韩)文译稿。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长年服务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大会工作机制,也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规程和方法。即便如此,每次承担党和国家重大翻译任务,他们还是抱着一颗敬畏之心,不敢有丝毫马虎和懈怠。

  兰智奇告诉记者:“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会议期间,我们围绕翻译和保密两个工作重心,结合实际完善工作制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细则,严密组织、严格管理,确保任务分解、翻译审校、质疑解答、安全保密等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在一个月的封闭工作中,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在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环境下,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组的同志们集中全部精力,严守纪律、一丝不苟、协力奋战。”

  年近花甲的壮语翻译专家覃德民,已经服务全国党代会、全国两会30余载。在大会召开期间,他不慎摔伤,导致右手桡骨粉碎性骨折。在大会秘书处及保密组的协调安排下,空军总医院会请专家及时手术,为他植入一块钢板、8颗钢钉。3天后,即使术后疼痛夜不能寐,他仍然回到驻地,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党章》(修正案)的译稿审定工作。

  年轻的哈萨克语翻译库尔班·夏帕哈提,妻子生病急需手术,医院要求亲属签字。由于他们夫妻在北京没有其他亲属,得到上级批准后,在保密组人员的陪同下,库尔班匆匆赶往医院签字。妻子手术后却不能住院养病,因为还有年幼的孩子在幼儿园等着妈妈去接。库尔班忍着心痛,默默目送妻子独自离开,又匆匆返回驻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就这样,翻译人员们自始至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诠释着这支队伍的信念和担当,实现了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精研细琢 译写华章

  十九大报告意旨高远、理论深邃,准确理解报告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前提。对政治性强、用语鲜活的十九大报告而言,如何翻译得准确,既让内容、风格与原文高度一致,又要让少数民族代表、民族地区群众易于理解,听得懂、能领会,是一个始终存在的难题,需要对每一个词句反复斟酌。

  比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这句话,在《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中都曾出现过,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将其置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第一句,突出了党要站在全局高度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力量、协调各方利益、理顺重大关系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核心作用。如何翻译好这句话,给翻译人员带来了一些困难,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句话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有所不同。

  在1983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选(1975—1982)》蒙古文版中,只翻译了上句“党政军民学”,以“党、政府、军队、人民、学校”逐词对译。尽管上世纪80年代的译本一直被视为权威,但这种译法在今天看来,其内涵理解已经过于狭窄。

  为慎重起见,翻译人员向文件起草有关部门提请解答,得到的回复是:“‘民’指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民间组织、社会机构、城乡社区;‘学’指各级各类学校、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及其学习者,也包括从事研究的学术界、知识分子、专家学者、教师等,泛指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也就是说,如果沿用过去的逐词对译法,要么译文会内涵不全、意义偏离,要么会非常冗长、拗口。为此,各语种专家一起查考文献、仔细斟酌、认真研究,经过详细的沟通研究之后,按照意译的方式把这句话翻译成“各行各业、四面八方”,解决了这个翻译难题。对此,外国语言翻译组也借鉴了民族语言翻译组的译法。

  “海晏河清,郎朗乾坤”“公约数”“码头文化”“把纪律挺在前面”等词汇对民族语文来说,翻译起来亦有很大的难度。困难在于如何表述才能既有原文的内涵,又有原文的味道,还要照顾到整篇文章的文气贯通,以及语言上的节奏性。这些看似很平常的词语和句子,为了确定含义、准确翻译,有时7个语种的翻译人员要召开小型研讨会,集中讨论。兰智奇说,每一个重要概念、关键术语,每一个新提法、新表述,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反复推敲才能定稿。

  另外,对《党章》(修正案)的翻译,专家们精雕细琢、慎之又慎,除对修正之处进行翻译之外,还重新梳理全文,对过去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重新审视并修订完善,使新的《党章》民族文译本用词更贴切、表达更流畅准确。在整个大会翻译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组人员在翻译中学习、在学习中翻译,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做到了原汁原味翻译好、传达好每一份文件的内容和精神。

  此外,经过大会秘书处的批准,今年,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将近年来自主研发的7个语种多款翻译辅助软件,如电子词典、对照查询软件、双语翻译平行语料库、校对软件等首次用于党代会翻译工作,在保证重要党政文献文件名词术语翻译的规范统一、提高翻译效率等方面,效果显著。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当天,党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翻译组全体工作人员并合影留念。“这是党中央给予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的崇高荣誉,也是对大会翻译工作的充分肯定,让我们这支多年奋斗在民族语文翻译战线上的队伍,深切地感受到党中央的温暖,也必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更加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民族翻译这项凝聚人心、传递党和国家声音的崇高事业之中。”兰智奇说。

  据介绍,下一步,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将尽快用7种少数民族文字翻译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单行本、《中国共产党章程》单行本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本》,尽早审定出版,将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播到广大的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之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