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分库 > 贵阳非遗 > 非遗项目  > 详细页面

开阳阳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19年11月05日 阅读量:

  开阳县,其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地带,乌江南岸,东与瓮安、福泉交界,南与龙里县、贵阳市毗邻,西连息烽县、修文县,北接遵义县,距省会城市66公里。境内南北长64.5公里,东西宽53公里,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气候温凉,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貌类型复杂,地势起伏大,山地、丘陵、盆坝、河谷阶地错综分布。土壤类型多样,获富硒农产品之乡的称号。

  阳戏是中国傩戏的一个分支,是与地戏等娱神为主的阴戏相对的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戏剧,是古老的原始戏剧向现代戏剧的过度。相传开阳阳戏由江西传入,表演时装扮上各种服饰面具,模仿与扮演神鬼的动作形神,借神鬼之名以驱鬼逐疫,祈福求愿。

  阳戏是以舞蹈配合敲打念唱等形式,达到祈福纳吉、酬神还愿的一种傩戏。它是戏剧的活化石,与民间称巫舞、武坛、跳神等融为一体,是一种传承久远的巫傩文化。

  开阳阳戏独具特色。大都由汉族演出,一般都戴面具。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艺人的装扮需要根据戏本来决定,或扮作历史人物、或扮作神话故事人物。因演员们表演时要带面具穿古装上演,在村民心中具有驱鬼神、除邪恶、贬恶扬善的功能。经过历史的熏陶洗礼,阳戏又与当地古老的花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灯夹戏”。据说哪家唱戏之后都会发财,所以又被当地村民称为“发财戏”。

  开阳阳戏,他们表演一般是在农历十月至次年正月期间进行,此外有人向神许愿实现后也常常请阴戏班到家里跳阴戏还愿。由于阳戏对舞台和场地要求不高,可以在乡民家中的堂屋或者是院坝内进行,所以在当地不少婚丧嫁娶的事都少不了请阳戏传人前来表演。

  开阳阳戏主要分布在南龙乡、龙水乡、宅吉乡、楠木渡镇等四个乡镇。开阳县现存阳戏共有九坛,其中以南龙乡田坎村的班底最为完整。2016年,贵阳市政府将南龙乡田坎村作为阳戏研究基地。

  南龙乡田坎村的阳戏传承现已传承到第6代,掌坛师传承到了第四代,现掌坛师是谭光明。戏班现有演员30多人,但都不是以唱戏为谋生手段,完全是靠兴趣爱好来参加演出。

  开阳阳戏的精华主要在于其替人还愿时唱的祭神开坛戏,主要包括开财门、进家、挂灯、设香位,开坛、请水、参灶、领牲、镇台、唱折子戏、回熟、还四官等流程。

  开阳阳戏主要以唱《辕门斩子》较为著名,故事主要讲述杨令公在辕门要斩杨六郎,老太君、八王。穆桂英如何来保杨六郎的故事。其他如《巧团圆》《还四官》等剧目也深受村民的喜爱。

  开阳阳戏在音乐伴奏上主要以锣鼓配合的敲击为主,声音响亮,节奏明显,表演者则依据锣鼓的节奏进行踩点走位。伴奏乐器主要为锣、鼓、小鼓、钹、二胡等。

  开阳阳戏,现在还保存有古人传下的文献资料20余本。在此基础上当地戏班整理编辑出版剧本24本。

  开阳阳戏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起到敬神的作用,还因许多动作、语言都很幽默,同时具有能够引起观众欢娱的功能,对研究贵州民间戏剧史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古老的阴戏在贵州深山腹地留存下来,成为村民们在早春时节自娱自乐的主要媒介。但是由于电视、手机的普及,在当地,喜欢欣赏阳戏的人越来越少,跳阳戏的年轻人更少,也面临没有接班人的危险。

  开阳阳戏仍保留头戴面具的原始傩戏演出形式,而其他地方阳戏已陆续改为涂面化装表演,足见开阳阳戏具有古朴的原生态艺术特征,对研究人类原始宗教、美术、工艺、戏剧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民族民间艺术中的—朵奇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