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中旬,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发布了《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通知显示,开远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自然村“四位一体”阵地建设项目,是红河州唯一入选项目,这也表明开远乡村的文化建设走到了前列。
“再过两天,我又要到广东去打工了,今天再次来我们村的‘村史馆’里转一转,这是春节回来后,第三次来看,每次来看到这些老物件,都有一种亲切感。”开远市灵泉街道办事处城干村委会上浑水塘村38岁的村民何燕飞边参观村史馆边说。
上浑水塘建村于清代晚期,已有100余年历史,由于地界上有水塘,外地迁移的彝族先民逐水而居,渐渐形成了如今拥有66户的村落。村民小组长高建云介绍,该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村民以尼苏先民传统文化为根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虽然历经百余年的汉民族文化融合,仍旧传承保留着自身的一些主要特色。近年来,上浑水塘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经济林果、养殖等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教育、卫生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取得长足进步,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日子。
老式的风车、陈旧的网鱼兜、锈迹斑驳的煤油灯、浑圆的青石磨……上浑水塘村村史馆虽然仅有70多平方米,但里面陈设的150余件物件都大有来头,与该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件件带着时间印记的老物件,带着人们穿梭时光隧道,看到了上浑水塘村的发展历程。
“留住乡愁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守住文化,守住精神家园。”灵泉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毛中华说,村史馆是传承历史文化、承载浓浓乡愁、构筑精神家园的新阵地,是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新高地,这些老物件是上浑水塘村村民的集体回忆。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吃过老一辈人吃过的苦,他们到这儿看了以后,就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81岁的李金科老人说。
如今,在闲暇时间,村民都喜欢到村史馆走一走、看一看,在他们的眼中,这里是抚今追昔凝气聚魂的空间,老一辈村民在这里追忆尘封的历史往事,年青一代的村民从中了解先人的劳作与创造,大家都能从这里找到家乡气息,从而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资料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