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传媒 > 民族传媒资讯  > 详细页面

借力融媒体,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相互认同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严庆 姜术容 谭野 2019年04月09日 阅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在于不同民族之间有足够的文化接触、文化沟通、文化理解与文化欣赏。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一、融媒体为各民族通过文体形式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大平台

  研究表明,文艺和体育对于促进多民族的沟通和交流具有自然、亲和的推动作用。巴西的桑巴舞、美国的NBA、欧洲的足球赛事、世界各地的艺术节等文体活动,能够将不同族裔、不同区域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集群性受众在感官受到冲击的同时,自然地形成具有同质性和通感的情绪场,从而形成超越族裔边界的感知认同和审美认同。一些受众在持续互动中因趣味相同而成为朋友,并发展出进一步的文化理解和相互认同。

  在我国,借助文体活动这一载体促进民族文化理解,已产生了初步效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和互联网媒介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不仅让各族同胞能够欣赏优秀节目、获取信息、开阔眼界,同时也为展现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

  (一)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同胞逐渐活跃在各大电视节目中,这在丰富民族群体自身文娱生活的同时,也让全国观众了解了他们的民族风俗和生活状况。自2012年起至今,不少电视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选秀、比赛类节目,收视率较高的包括央视的《星光大道》《开门大吉》《中国好歌曲》《中国民歌大会》、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等。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期间,有来自维吾尔族、藏族的48位选手参加了以上节目,他们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以号称“百姓大舞台”的《星光大道》节目为例,自2012年以来,共有8位维吾尔族选手、15位藏族选手参加了节目,其中,9人获得周冠军、6人获得了月冠军并进入全国总决赛。这些参赛选手的出色表演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部分选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获得2015年度亚军的阿吉太组合由三位来自不同民族的成员组成,他们分别是来自彝族的吉子古且、来自藏族的格桑西曼和来自蒙古族的萨其拉。阿吉太组合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让观众欣赏到了天籁般的音乐和歌声,也获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媒体评论人梁宏达称他们“将音乐放回到大自然中,向观众传递着最纯粹的民族音乐”。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也作出了极高评价:“你们的声音可以把‘一带一路’带到全世界,我不用听懂你们在唱什么,但是你们的声音、音乐就可以征服全世界。”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星光大道》参赛选手麦麦江,是一名石油战线职工,他朴实的话语让人感动——“对家乡的叔叔阿姨说一句,你们为中国石油付出了,感谢你们,谢谢你们。欢迎全国的观众朋友们多到新疆走走看看。新疆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少数民族选手的精彩表演和专家们的专业点评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选手们不仅传递着真善美,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爱,还转达了家乡人对全国观众的邀请。这样的节目无疑是促进民族文化理解乃至认同的有效载体。

  (二)文字和影像是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的重要方式。

  文字和影像作品向来是人们进行民族文化展示和交流的重要手段。2014年出版的摄影集《我从新疆来》以及2016年播出的同名纪录片,就是其中的典范。

  摄影集《我从新疆来》记录了摄影师库尔班江·赛买提和100名在内地工作和生活的新疆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性别不同,处于不同的年纪,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在中国的各个地方。这本摄影集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广泛关注。一位网友力赞:“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么多新疆人。他们和我们都一样,为了梦想、为了生活奔波着、勤劳着,喜怒哀乐和我们也并没有什么不同。不理智的偏见和歧视只能说来自于无知。”“幸运的是我们逐渐在被理解,幸运的是我们前行的道路越来越宽”——这是一位新疆网友的自白。

  2013年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阿娜尔罕》从另一个角度向观众展示了20 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新疆南疆的社会生活以及向社会主义制度迈进的历程。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的喜爱与支持。“从来没有一部电视剧能这样深入地展示新疆传统社会的风貌,尤其是南疆普通农家的日常生活、维吾尔农民的劳动场面、南疆上层人士的生活环境。值得一看。”这是一位观众的网评。这样的作品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悄然影响着人们的认知。

  (三)新疆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员的表现备受关注

  近年来,一批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运动员进入了内地俱乐部和相关团队,他们在体坛生辉,展示了民族风采,促进了民族文化理解。

  迪拉娜·迪里夏提、木热合买提江·莫扎帕、买吾兰·吐尔逊、买尔丹·吐尔逊等运动员在中超、CBA等赛事上的表现牵动了诸多青年观众的心,并影响到一些青少年的体育志愿。在2018年举行的雅加达亚运会上,表现出色的篮球运动员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一战成名,深受广大球迷喜爱,被称为国产“字母哥”。(NBA密尔沃基雄鹿队球员阿德托昆博名字长达13个字母,因此球迷们送上绰号“字母哥”;CBA赛场上,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被称为中国版的“字母哥”。)截至2018年底,仅百度搜索引擎关于“阿不都沙拉木”的搜索结果就达到254万个,可见其影响之大。

  二、借助融媒体,进一步发挥文艺、体育促进民族团结的功能

  族际接触理论认为,文艺和体育具有增强社会活力、加强多民族社会互动、促进多民族社会成员形成共知共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功能。

  整体而言,当前我国在通过文艺、体育事业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其一,少数民族体育传统运动会、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部门化、局域化特点还比较明显,社会影响有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使其更加社会化、市场化,扩展这两类活动的影响。其二,对民族题材作品展播的支持力度不足。如,以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阿尼帕·阿力马洪为原型的影片《真爱》,讲述了维吾尔族母亲阿尼帕老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抚养了来自6个民族的19个孩子的感人故事。但这部影片至今还无法便利下载和在线观看。对这类公益性影片应拓展其传播方式,方便受众观看。其三,对于通过文艺、体育路径促进民族团结的认知还不到位。一方面,相关作品、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创作者甚至刻意回避民族因素,这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趋势和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进一步发挥文艺、体育促进民族团结的功能,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系统、深入地研究文艺、体育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整合方面的形式、方式,创新相关载体与渠道,开发更多资源,利用好融媒体发展的契机,拓展传播范围。第二,继续利用收视率高的相关节目,精心安排选手开展多民族文化展示、传播与交流,这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第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文艺、体育人才培养,为其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让更多德艺双馨的少数民族文体人才发挥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沟通与理解的积极作用。第四,设立少数民族文艺、体育发展专项基金,引入社会和市场机制,培养品牌项目,创作高品质影视作品,建立相关网站和平台,建立相关题材、资料库。第五,尝试在一定范围内设立、开展多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推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体验和互相欣赏。

  文艺和体育在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融汇方面具有特殊功能。从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讲,尤其对由多民族构成的社会而言,文艺和体育对于社会建设和舆情培养具有沟通、引导、凝聚、整合、激励和调试的功能。而融媒体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的优势进行整合,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融媒体时代,随着技术的变革,媒体格局、舆论环境和受众行为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创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新的前景。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JZD054)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