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1360-1424年),明代第三位皇帝,汉族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即明成祖。明初,朱棣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朱棣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朱棣于南京登基,年号永乐。
朱棣在位时,在政治上加强皇权,设置内阁,改革吏治,并于1412年迁都北京,强化明朝的统治;在军事方面,为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朱棣五次亲征蒙古,进一削弱了蒙古势力,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北征外,朱棣南下征讨安南,朱元璋在位时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对安南置之不理,从此安南处于半独立状态。1406年至1407年,朱棣派兵攻打南安,最终收复安南,并入明朝领土,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十五日,明朝与倭寇在望海埚发生战争,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取得望海埚战斗的胜利,护卫了海防安全。对待各个民族,朱棣多次邀请西藏宗教人物到朝廷,并赠送礼物,把满州诸女真部落纳入纳贡制度之中,是派遣使团,赐送部落领袖以礼品。在机构设置上,朱棣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在对外关系上,朱棣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了对南海的经营;此外,朱棣下令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朱棣在为二十二年,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此外,他在位期间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叶后宦官专政的祸根。《明史》中评价为:“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成祖朱棣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朱棣(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参考资料:
1.高文德主编:《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2.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3.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编写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4.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