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医药 > 其他 > 其他族名医  > 详细页面

回医:理筋疗法

来源:民族医研院 作者:唐丽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2日 浏览量:

  理筋疗法是以回医学筋伤理论为依据,通过回医理筋手法及传统诊疗器械(骨诊棒、推经仪、刮痧板、火罐、放血针及各种灸器等)相配合,对筋伤部位施以适当治疗方法,并配合回医特色的药物内外治法,达到舒筋顺骨、通经止痛之效的一种回族筋伤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筋伤类疾病的治疗。回医理筋疗法源自回族医学经典著作《回回药方》“折伤门”中治疗筋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该疗法集阿拉伯医疗技术与中国传统医疗技术为一体,体现回族医学与传统中医学治疗特点,具有鲜明传统性和民族特色。

  回医学理筋疗法主要包括手法理筋和器械理筋技术。其中手法理筋有筋伤手法和正骨手法40余种,器械理筋有骨诊棒、推经仪、刮痧板、火罐、刺络针等理筋技术20余种。回医学筋伤理论认为,人体由于遭受暴力、强力扭转、牵拉压迫、跌扑闪挫或经久积劳等原因时都可致筋伤。回医筋伤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性疾病,包括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等软组织急慢性疼痛类疾病。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特点,使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等软组织慢性疼痛类疾病呈现发病率高。回医理筋疗法可以通过多种理筋手法和器械理筋技术,不仅能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良好生理状态,还可以提高痛阂、改善微循环、调节内脏和神经系统功能。回医理筋手法具有鲜明的回族医学特色,是在回族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生物力学等新的研究反映了筋伤手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由于传承方式等历史原因,该疗法目前技术操作及用药经验分散在民间,知识比较零散,多年来仅限于回族地区传承使用,疗法中的手法理筋和器械理筋技术不同家族参差不齐,各项技术操作规范不同,疗效差异性较大,且不同程度存在技术缺陷和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近年来多项回医理筋疗法及其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开展,为该疗法的临床应用和技术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