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间美术  > 详细页面

苗画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5日 阅读量:

  苗画是清朝时期在单色传统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画种。开始,苗画是画师用白色粉浆把绣花图案绘于布料上,然后供妇女们直接按画刺绣。后来一些技艺高超的苗画师,舍弃刺绣环节,直接在布料上绘画,由此发展成现在的苗画。苗画作品题材广泛,构图大胆,线条错落有致,色彩丰富协调,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苗画题材多为喜庆、喜祥、长寿、友谊等吉祥图案,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苗画图案中经常运用的有双凤朝阳、凤穿牡丹、鸳鸯戏荷、鱼鸟同乐、双龙抢宝、麒麟送子、蝴蝶伴寿、喜鹊闹梅、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等。苗画反映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生灵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上世纪初,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苗画面临失传的困境。在梁求瑞、梁永福、梁德颂祖孙三代的苦心传承、创新下,才得以重焕生机。在濒临消失的关头,保靖县水田河镇的梁求瑞不仅将苗画传承了下来,并且不断丰富绘画的题材内容。后来,梁求瑞将苗画技艺传授给其子梁永福。梁永福的儿子梁德颂从小耳濡目染,7岁便开始学画,已从事苗画创作近40年。梁德颂有多幅作品被省、州博物馆收藏。2009年10月,他的作品《双凤朝阳》获得“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旅游商品及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金奖,他本人也被授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2009年,他还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苗画是苗族文化的奇葩,在传统单色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画种。作品内容丰富,构图大胆,线条有致,色彩丰富协调,艳而不俗,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2011年,苗画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编号:Ⅶ-98

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保靖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