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间美术  > 详细页面

蒙古族刺绣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5日 阅读量:

  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的风格特点的手工艺术,它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即能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物质生活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

  据民俗学家罗布桑却丹在其著作《蒙古风俗鉴》中记载;早在元朝以前,蒙古人在生活中非常注重刺绣艺术,应用范围很广,除了在服饰上有刺绣以外在一些日用品上也绣有各种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头饰,衣领,袖口,袍服边饰,长短坎肩,靴子,鞋,摔跤服,赛马服、枕套、蒙古包均绣有图案。蒙古族刺绣艺术的图案的内容和形式有来源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纹样,也有抽象概括而成的几何形式,如有花卉、蝴蝶、蝙蝠,及有点、线、面、圆等等。这些图案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装饰性,并且有高度的概括性。刺绣的图案多有潜在的象征意义,如盘长图案或卷草纹等不同图案的结合象征着吉祥、团结、幸福;犄纹象征着五畜兴旺;蝙蝠象征福寿吉祥;回纹象征坚强,寓意太阳的转动和四季如意;云纹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含义;鱼纹象征着自由;虎、狮、鹰象征英雄;杏花象征爱情;寿、喜、梅代表美好的祝福等等。这些图案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向往自由,渴望幸福的愿望。蒙古族刺绣针法有平绣、结绣、补绣、锁绣、盘金绣、打子绣、拼花等20多种。从刺绣的针法上看,蒙古族的刺绣艺术不以纤细秀丽见长,而以凝重质朴、粗犷匀称的针法取胜。蒙古族刺绣艺术在配色上,多用原色,很少用过渡色,因而色彩明快、纯厚,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很多绣品在黑底色、红底色上直接用大红大绿绣成,色彩对比强烈,富有光泽。绣线细韧明亮,富有弹性,体现了蒙古族绣品的自然美。

  蒙古族刺绣,最大的特点是色彩艳丽,用色无拘无束,大胆夸张,利用彩线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乐观向上态度和粗犷豪爽的性格在刺绣艺术中体现的淋漓尽致。2008年,蒙古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Ⅶ-81

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