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用户名: |
密码: |
尿诊是藏医学诊断方法中最具特色的方法,在已知的世界上各种传统医疗体系中,还没有其他任何医疗体系的尿诊内容及观察的认真细致程度能与藏医的尿诊相比。藏医学认为,人体产生的尿液来自摄入的饮食所化生,饮食入胃,由能化培根磨碎糜烂,被能消赤巴进行消化然后由伴火隆将精华与糟粕进行分解,糟粕进入小肠,分为稠与稀两部分,其稀者经输尿脉渗入膀胱,生成尿液;胃中之精华部分,通过肝脏的分解化为血液,血液又可分为精华与糟粕两部分,胆汁之精华转化为机体必需的黄水,糟粕成为尿中之沉渣,沉渣通过肝脏循行于脉道,下注与膀胱,与尿液混杂排出体外。因而尿液的性质与饮食的种类、所含水量色素等关系密切,正常人的饮食如果有所改变,尤其食入较多色素等,对尿液的性质都会有所影响。藏医学尿诊是通过收集患者的尿液,分别在热时、温时和冷却后三个阶段,对尿液的色、气、味、漂浮物、絮状物和沉淀物等进行观察检验,从而判断疾病的寒热属性、发病的部位和病势的轻重,作为辩证施治的依据。
1.尿液的收集
藏医对验尿所用的标本有很严格的要求,与现代医学进行尿液化验时收集标本的方法不同。患者在验尿的前一天晚餐禁食酥油酪浆,不饮茶和饮酒,对于饮水无特殊的限制。该晚不要剧烈劳累,避免性生活,保持安静,情绪稳定,而且睡眠充足。体内饮食需子夜以后消化完毕,子夜以后的尿液最能代表身体的实际情况。供检验用的尿液一般在晨曦初露时收集,既可以观察尿液的颜色,也便于观察蒸汽逸出情况、尿液表面漂浮的浮沫及絮状物等。收集尿液的容器,以雪白的瓷碗最好,也可用银碗盛装。
2.尿液的观察
观察尿液,应在尿液标本刚取得的时候;待放置片刻,稍微降温后,继续观察;在尿液冷却后还要再检验。在第一阶段主要检查其颜色、气味、蒸汽、泡沫等内容;第二阶段主要观察其液面之浮皮和尿中的漂浮物;冷却阶段的尿液主要观察色素方面的改变。经过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全面检验分析,才能了解尿液所反映的人体内部变化,为正确判断疾病状况提供重要依据。
正常尿液:正常人的尿液,刚排出体外时,清澈见底,颜色淡黄,质地稀薄,一般无特殊味道,或只有轻微臊味。尿液表面逸出的蒸汽不大不小,蒸发时间约十分钟左右,尿液表面的泡沫,多为稍小的泡沫,大小均匀,尿液中无漂浮物或浮皮极薄,蒸汽散尽后尿液渐变冷,尿色不变。
尿液的这些性质和变化,都有其病理上的含义,藏医善于从这些改变中来判断人体内部的疾病状况,即便是这些变化比较微小。藏医对尿液的观察主要从颜色、蒸汽、气味、气泡、漂浮物、浮皮和静置尿液的转变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1) 尿色:尿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多种疾病状况,观察尿的颜色应对新鲜尿液标本进行,即尿液刚排出时立即进行观察,久置后尿色会有变化,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一般来说,若尿液色青如沼泽之水,清而稀薄,此为风病之尿象;尿黄如珊瑚刺汁是胆病;发红为血病;乳白色为痰病;色如紫草汁为“黄水”病;深黄如菜油色者为瘟病或胆增盛症;尿色或红或黄、质稠而具臭味,则为扩散伤热;尿色黑如墨汁,或色泽混杂,有如虹霓,不易辨识,则为中毒病。除以上单色者外,如有同时患两种疾病者,尿中可能反映出两种或更多的颜色。
(2) 尿的蒸汽:需对新鲜尿液观察,久则蒸汽消失。尿液蒸汽大为增盛热病;蒸汽小而持续时间长为隐性病或陈旧热病;蒸汽小而蒸发时间短为痰病、风病或寒病;尿液蒸汽时大时小则为寒热错杂病。
(3) 尿的气味:气味的诊断可分寒、热两种病症。尿液气味发臭难闻者为热症患者;寒病患者气味轻微或无异味;如发现食物气味说明此人患有该种食物之伤食症。
(4) 尿的气泡:正常尿在刚排出时可能有少量泡沫,其大小均匀,颜色与尿色一致。如果泡沫出现异常则表明患病。如:泡沫色青,且都是较大的泡沫如犏牛眼睛者为“龙”病;泡沫色黄而细小且迅速消失者为胆病;泡沫状如唾液且均为细小的小泡,久不易消散,一般为痰病;泡沫呈红色且大小不等,则为血病;泡沫多色如虹为中毒病;泡沫如鹰入鸽群,骤然四窜,向各方遍布者,不论寒病热病,俱为扩散性疾病。
(5) 尿中漂浮物:正常尿液中不存在漂浮物或絮状物,如果出现漂浮物或絮状物,应根据其形状、颜色、所处之部位来判定为何种病症。如:风病,其状如山羊毛,散布在尿液之中,如用小棍挑之,并不能挑出任何东西来。胆病,状如棉花团,中心部稠密而周围较稀散,盖满整个碗底。痰病,状如马毛,但界限不清。肺热病,状如白云飘逸,其中杂有聚集之青黑色物。肾病,如细砂粒。脓症,漂浮物亦状如脓液。对漂浮物所在部位也需加以分辨。上层漂浮物,表明病症在胸腹以上,即心肺的病症;中层漂浮物,表明病症在上腹部;下层漂浮物,表明病症在下腹及盆腔部位。
(6) 尿的浮皮:尿液冷却后表面有一层薄腊膜,称浮皮。浮皮薄者为寒病,厚者为热病;静止的尿液,浮皮无故分裂成片状则是痞瘤病之症。有一种比较厚的浮皮,一般是灰白色,用小棍子挑出,放在指甲上,浮皮不破,放在火上烧烤,味如炙肉烧焦,这是由于前晚食用过多肉食油脂,为正常浮皮,不需治疗。
(7) 静置尿液的转变:当尿液的以上各项内容已经检查完毕后,即将尿静置,以观察其变化。① 转变情况。如静置后尿液变浓,表明患者是热性病,如果变稀薄而较清亮者,是寒性病的表现。一般的寒性病,多从容器边缘较浅的地方开始发生变化;而热性病则是自容器下部向上逐渐发生变化,并表明是新患的热性病;如果是慢性久热症,则尿液的变化由四周浅薄处逐渐向中央较深厚部位转化。凡尿中之漂浮物在尿液尚无变化之前即开始变化的,表明是寒热夹杂病症。 ② 转变所需时间。蒸蒸汽尚未散失,尿液即开始转变为热症,尿液冷却后才转变为寒症;③ 转变后的尿色。一般来说,尿液转变后其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尿诊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判定疾病的寒热属性,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病象错综复杂,所以还应该特别注意对一些病态尿液做进一步鉴别诊断,以防误诊。如凡尿色为红色者,应鉴别其为何脏器生病或属何种热症。如色红而兼混浊,且尿中漂浮物位于尿液之下部,则为肾脏病症;尿色红而兼绿,且尿液清澈透明,漂浮物停于中部,是为脾脏之病症;如果尿色偏黑红,或者为淡红色,而漂浮物均匀分布,此为肝脏疾病之象征。还有一些其他情况需加注意,如尿色虽为红色之热症,但却未见泡沫,则为热邪内陷;青色或白色而无泡沫者,为久寒之症。而隐热症之尿,其尿液之变化常在蒸汽消失之后,静置较长时间才发生。此外,尚需鉴别假寒真热和假热真寒之尿象。凡尿虽呈青白色之寒症,但其漂浮物却甚多而且厚,实为热症,这就是假寒真热;相反,如尿呈深黄,状似热症,但尿中却无漂浮物,气味也小,实为寒症,这就是假热真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