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资源 > 文章  > 详细页面

单薄的演技 有故事的声音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4日 浏览量:

当单薄的演技贴合不了 有故事的声音!

台词—不能只让观众听清“字”,更应该让人听懂“事”

现场收音、原声演出或配音本应该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如今却在热播的剧中难得一见,竟然成为奢侈,实在是让人感慨,现在大多数影视剧的标准真是越来越低了。

后期配音成为常态,但再动听的声音、再百变的声线听多了观众也会腻,经常会跳戏。比如给甄嬛配音红起来的季冠霖,现在还会被人吐槽,在《孤芳不自赏》里给杨颖配音、在《锦绣未央》里给唐嫣配音都有甄嬛的感觉在,开始有人质疑她业务水平不过关。

对于配音演员而言,有的人凭声音就拯救了一部剧,却天降一口大锅说他们的声音让观众出戏。拜托,让观众出戏的不是配音,而是很多“小生”、“小花”们单薄的演技根本贴合不了有故事的声音好吗!

配音演员丘岳峰在给观众写的一封信里说,演员的声音不应该让观众听出字儿,应该让人听明白“事儿”、最好让观众觉得有点“味儿”。但是放眼现在娱乐圈的“小花”、“小生”们,台词功底能做到如此的有几位?

口音的确难改,但张国荣就是榜样!

最近正在进行的艺考,各大艺术院校表演考试环节经常考到就是声台形表。北京电影学院一般在初试环节就会考到台词,而台词最基本的一关,就是发音标准。

普通话的字正腔圆先放后,有些“小鲜肉”的口音就太让人出戏。比如黄子韬的普通话口音放在综艺里可能是笑点萌点,但是放在电影里再配上深情的人设,就实在有些违和。“韬式演技”的代表作《何以笙箫默》就是个例子,念着深情的台词,画面倒是还不错,但一闭上眼感受声音,就有一股……海鲜的味道?

还有张艺兴,在《老九门》里的二月红用了配音,抛开演技,至少声音和画面配在一起不算违和。但是到了《好先生》,用原声演出,台词功底的薄弱就体现出来了。很多观众都表示,跟在《极限挑战》里简直没什么两样,实在是难入戏。

我们承认张艺兴在一些综艺节目里讲话的口音确实是笑点担当,但作为演员,作为“小鲜肉”们想成为的专业演员乃至艺术家,在演戏时讲一口让人出戏的台词实在称不上专业。

粉丝们总爱为偶像力挺说口音难改,没必要吹毛求疵,但不也正是观众一步步降低标准所以才难在热播剧里听见演员的原声吗?

彭于晏当初来内地时拍戏也是一口让人生无可恋的台湾腔,但是在《湄公河行动》里至少已经做到不出戏不违和了。

还有张国荣,拍《霸王别姬》之前用普通话接受采访还带些港台口音,但为了拍《霸王别姬》就学习学京腔片子,这之后普通话也说得越来越标准。

让人出戏的口音的确是难改,但也并不是改不了。一提到这个问题,有些小鲜肉们就会反驳说你看某某某普通话也不标准不也火了吗?或许正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台词功底也一直没能得到锻炼或提高。

角色理解太浅,声台形表是基本功!

那些普通话说的标准的演员,看他们演戏说台词却依然觉得怪怪的,问题出在哪里呢?这就涉及到表演系学生上的台词课中重要的一部分——重音。演员的台词要表达什么语意,塑造什么情感,都要借助重音。

如果由于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太浅,任你如何声如洪钟直接切换到气若游丝,发声器官用得再巧妙也就是一堆肉而已,念出来重音都不对,声音再好听都索然无味。这一点观众一般不会有主动意识去察觉,只会觉得台词说得不顺,又说不上为什么。

比如《小时代》里杨幂和郭采洁的经典吵架大戏,郭采洁说:“你别蹬鼻子上脸,你现在装可怜给谁看”,这句的重音在“给谁看”,但郭采洁却把“可怜”二字读了重音。

准确的重音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承载着台词所表达的意义。重音放错位置,意味着演员可能都没弄明白角色是处于什么样的心态、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所以会让观众有出戏的感觉。

有些演员是放错了重音位置,有些则是根本没有重音,连珠炮般不带感情地讲出台词,像背课文一样。

“经典示范”还是来自《小时代》的吵架大戏,杨幂开头的那一段反问,直到那句“你是人吗”都听不出一丝感情起伏,都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还有在《何以笙箫默》里台词被狂吐槽的唐嫣,演戏是低头缩脖子的套路,台词也是靠背,如果闭上眼只靠听,完全感觉不出来喜怒哀乐。然而唐嫣说,这是因为现场收音环境嘈杂,干扰太大,自己已经非常用心了。

其实演任何一部剧,演员是否用心,这个不用公关通稿满天飞,观众自然能看出来。经典的剧组中,每个演员都会拿着剧本一句一句斟酌讨论,现场也一句一句的对台词练习,这才磨出来了让人想重播无数遍的经典。

表演是立体的,情绪、演技、声音都是一体的!

选择专业配音演员来配音,有些是因为导演觉得某些声音可能更贴合角色。比如《甄嬛传》和《芈月传》里孙俪想用自己的原音演出,为此做了很多功课,但最后导演还是觉得不太适合,选择了季冠霖的配音。

台词尴尬、配音不合剧方自然也有责任,但对有些档期满、忙着轧戏拍真人秀的明星来说,有捷径可走,干嘛还费尽心思字句斟酌原声配音呢?想想老一辈艺术家和剧集创作者对台词功底的重视,再对比现在,实在是让人唏嘘。

当初拍《罗曼蒂克消亡史》时为了说好上海话,闫妮就每天学每天练,绕的舌头都快咬断了。也正是因为这认真的态度,所以闫妮的台词功底才不容小视。《武林外传》里一连串的台词说出来,越是激烈节奏快语速,说的越净透利落。还有陈建斌,在《甄嬛传》里真真喜怒不形于色,全靠声音。有观众说,看陈建斌演的皇帝说一句“放肆”,自己都吓得想跪下……

往近了说,华妃娘娘蒋欣是台词功底深厚的代表。《甄嬛传》里的原声配音相当出彩。那句经典的“贱人就是矫情”中饱含着嫉恨、羡慕和不屑等几种情绪。还有那句小声说地:“不能放肆本宫也已经放肆多回了。”这句话算是嘀咕,但蒋欣没有放轻音量小声说话,而是依然饱含中气,带着她这个角色专有的狂傲。

演员的表演是立体的,情绪、演技、声音都是一体的。然而现在,情绪可以靠催泪棒,演戏可以用替身,就连声音也用的别人的。

胡歌曾说,是时代把明星捧上了现在的位置。但对“小花”、“小生”来说,被幸运地捧了上来,不付出努力,又能走多远呢?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位令人尊敬的老艺术家演员,是台词都说不顺、靠着配音演了一部又一部戏。希望下次“小花”、“小生”们发通稿吹演技之前,先努力提升台词功底,练好原声配音了再说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