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锡伯族  > 详细页面

锡伯族吉祥图案:白马瑞兽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王铁志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6日 浏览量:

  锡伯族的吉祥图案,取材与锡伯族先民的“鲜卑瑞兽”传说。

  关于锡伯族的族源有源自女真、源自室韦、源自鲜卑等有多种说法,目前持源自鲜卑观点的占多数。如有的专家认为,锡伯与鲜卑对音,也做席伯、席北,既非索伦,也非蒙古,即鲜卑遗民也。

  相传锡伯族的祖先鲜卑族人最初生活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中,以捕猎为生。后来因为天气寒冷,食物匮乏,部族头人决定南迁到呼伦贝尔的大泽一带。他们在东北的大兴安岭里艰苦跋涉了很多天,仍然找不到走出森林的道路,许多老人和小孩不堪饥寒和磨难纷纷倒下了。就在大家举步维艰、即将失去生存希望的时候,一个似狮非狮、似狗非狗、似马非马、肋生双翼,鼻子前面长着一个像犀牛一样弯角的动物,突然出现在天空中,给大家引路。众人跟着这只怪兽终于安全走出森林。关于这种传说,史书也有类似记载,《魏书•序记》云:“圣武皇帝讳诘汾。献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从此,鲜卑人称它为“鲜卑瑞兽”,并作为族人的神兽供奉起来。

  鲜卑瑞兽的图案糅合了马和猎狗的形态,但更像是一匹肋生双翅的飞马。锡伯族的吉祥物是白马,锡伯语叫“芙兰莫林”,狗与马都是锡伯族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动物。同汉族的龙崇拜一样,锡伯族的图腾崇拜也脱胎于原始先民们的生产、生活。正是在这两种动物的基础上,锡伯族先人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出了鲜卑瑞兽形象。

  鲜卑瑞兽的形象,在锡伯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反映。锡伯族男子腰带皮带钩上铸有这种瑞兽的图案,称为“鲜卑廓落”,小孩的帽子、鞋子上也都绣有“鲜卑瑞兽”的头部形状,在家具上也可以看到这种瑞兽的图案。有的人家把“鲜卑瑞兽”的画像挂在供桌前面,逢年过节焚香叩头。在锡伯族的家谱中也有它的图像。

  鲜卑瑞兽后来与“海尔堪玛法”的马神形象结合起来。“海尔罕玛法” 是锡伯族家庭的男祖宗神,供奉在西屋外西南墙角上,那里钉有一块木板,上面放置香炉,墙内掏洞里面有木盒子,木盒里有一块布,布上画着男人坐像,也有木雕的海尔堪玛法神像。在古代锡伯族的经济生活中,畜牧业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男于经常在外放牧、狩猎,故海尔罕玛法后来被神化为保护牲畜的神。相传,海尔堪玛法是骑着白龙马与敌人战斗,并为锡伯族看护马牛羊的。所以,过去锡伯族家庭每家都要供奉海尔罕玛法,逢年过节时要对着神位烧香磕头;主人还要把自己最心爱的骏马献给海尔罕玛法,献马仪式是将羽毛或红布条系在马尾上,然后把马拴在海尔罕玛法的神位前面,贡献给海尔罕玛法骑用。供奉时,由萨满代替主人向马神祈祷歌唱:

  请你收下吧,这匹马名叫“追风”,

  跑得稳,脚步轻,快得叫人都吃惊。

  你刚掖上后衣襟,它已驰过九重岭。

  离弦的箭没有它快,

  它比高空的雄鹰还勇猛。

  在咱们这个大草原里,

  除了它自己的尾巴,一切都被它落下;

  除了它自己的影子,什么都跟不上它的脚踪。

  唱完之后,萨满端起一碗米酒,给马灌下,此后,这匹马被称为“神马”。“神马”不干活,不剪鬃,不修尾,用好料饲养,除主人外,别人不能骑用。就这样,一代一代相传,把男祖宗“海尔堪玛法”当成保护牲畜的神来供奉祭祀。

  锡伯族爱马,认为它通灵性、通人情,能知义报恩。洁白如雪、英俊吉祥的白马形象,象征锡伯族奋发向上、和平友好、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 

参考资料:   

  1.顾新勇:《锡伯族的原始崇拜——鲜卑瑞兽》,《黑龙江日报》2007-09-06。

  2.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锡伯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