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体育 > 民族体育文化  > 详细页面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韦晓康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2日 浏览量:

  壮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已有1700多万人口(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区,主要分布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市的壮族同胞约占广西壮族人口的80%。此外,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及中越边境也有分布。壮族聚居区地处岭南西部,地形奇特,山青水秀,自然景观十分美丽。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热带、亚热带作物。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薯类等。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壮族是中华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她源于我国南方的古百越族群。通过千百年来的长期生活实践,壮族不仅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文化艺术,还创造了博大精深,多姿多采的传统体育,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颗颗灿烂的明珠。由壮族所创造和参与的民族体育活动,因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受到壮族人民的喜爱。这些纷繁复杂、千姿百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由于它产生于特定民族的社会生存空间中,体现着特定种族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所以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和东西方文化大交融的未来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壮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内容,大量的史料证明,它在整个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生产特点、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始终紧密地结合着,是壮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革人类自身过程的智慧结晶,它对提高壮族人民甚至是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展现古代壮族武术的左江崖壁画中的武士形象,一个个身高体壮,神态威武,这说明古壮拳对锻炼身体、强筋壮骨、提高军事素质起着显著的作用;“龙舟竞渡”、“风车秋”、“板鞋竞技”、“打陀螺”、“打拐”、“抢花炮”等等,都是青少年踊跃参加的项目,通过锻炼,可以培养他们顽强、果断、坚毅、敢于进取、步伐一致和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壮族传统体育与民族风俗习惯已相互渗透在一起,其内容形式繁花似锦,博大精深,有些传统体育项目是具有宗教色彩、图腾崇拜的,如“舞狮”,是随着佛教传入的,“划龙舟”、“舞龙”是为了龙蛇图腾崇拜、祈河酬神;有些项目从生产劳动中来,如扁担是壮族人民的劳动工具,顺手拿起来就可以进行打扁担、扭扁担运动;风车是劳动生产工具,人们在劳动之余利用踩风车进行体育活动;有的是为了狩猎使射弩成为猎具,后用于军事战争,成为武器,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它又成为体育器械;有的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和悼念祖先的,如“三人板鞋竞技”,是为了纪念壮族抗倭英雄瓦氏夫人,“打铜鼓”,是为了纪念壮族祖先布洛陀;有些项目已成为壮族的风俗习惯,如“打榔”、“蚂拐节”、“抛绣球”活动,都相沿袭千年以上;更多的项目是为人们娱乐健身的需要创造的,如壮族人民喜爱的“打扁担”,健美的动作,配合内容丰富的劳动套路和优美的锣鼓声,边打边舞,得到娱乐和健身。还有“跳花灯”、“群龙争珠”、“舂榔争蛙”、“跳斑鸠”、“踩风车”、“舞板凳龙”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浓郁的娱乐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健美的享受,千百年来,它们都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

  壮族人民所创造的绚丽多姿的体育形式,蕴涵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民族情感的强化,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再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展示壮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生观、行为规范、审美观念等。我们认真挖掘、整理壮族体育文化,对继承和发扬壮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增进壮族传统体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使其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动以及全面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开始发生巨大变化,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壮族传统体育也必然面临着新一轮整合创新,面临一场从指挥思想到理论、方法上的改革与发展。有不少项目诸如武术、射弩、抢花炮、划龙舟、抛绣球等,正在扎扎实实做着推向世界的基础工作,其中包括:运动基础理论的研究,技术竞赛规范化、竞技化、科学化的整理、普及与提高,技术规则的修改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等等。源远流长的壮族传统体育,在不久的将来,必定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必定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开拓出更加广泛美好的前景。我们坚信,壮族传统体育在21世纪将以崭新的时代风姿阔步走向世界为丰富人类体育文化而做出新的贡献。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壮族与各族人民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壮族文明史,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纵观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据统计已达977种项,例如赛龙舟、投绣球、射弩、打陀螺等等,无不显示其民族性、娱乐性、竞技性等民族文化特性,受到各民族的喜爱,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其中,第一种为跑、跳、投类:包括板鞋竞速、打陀螺、翻歪涧、拾天灯等;第二种为体操类:主要有舂榔争蛙、磨秋、踩风车、搭人山等;第三种为球类:有抢花炮、背箩球等;第四种为水上类:有扒龙船等;第五种为射击类:包括射柳等;第六种为武艺类:有壮拳、烟花筒、蚂拐刀、蚂拐棍、洪拳等;第七种为角力类:包括扳腰等;第八种为舞蹈类:主要有特朗(打扁担)、跳花灯、翡翠舞、舞狮、跳斑鸠、跳桌等;第九种为游戏及其他类:有打手毽、打拐、赶猪进城、虎抱羊等,这些壮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体现着与自然环境、生产特点、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紧密结合,是壮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发展自身过程的智慧结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