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建筑 > 建筑文化  > 详细页面

平遥市楼:金光辉映 风水佳地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2日 浏览量:

  市楼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中心南大街中部,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后多次补葺。至今雕梁画栋,气势磅礴。楼上现存清代石碑11通,楼上存铁钟1口。1990年至1995年间,市楼又经揭瓦翻修,替换糟朽构件,自上而下,油饰彩绘,焕然一新。

平遥市楼

  平遥市楼兴建的年代远无可稽,唯知17世纪前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曾重修。有清一代,晋商称雄天下,平遥市面空前繁荣,当政者无不注重市容建设,而且商家也争相资助。市楼于清代中晚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曾先后数次修葺。现为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市楼·夜景

  市楼风水   

  在中国风水学的影响下,平遥城的选址与规划,同样是讲究穴位的。风水学认为:“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穴是指范围较大的区域中的一个点,是聚气的焦点,南向为正,居中为尊。市楼金井位于城(最初的旧城)的中心位置,正是平遥城的穴位所在。按照风水术,确立穴位之后,尚需在穴位上挖掘验证地理地质情况的深井,谓之“金井”。

  市楼位于平遥古城中心,贯通南大街南北,一日有三市,即“朝、午、夕”三市,俗称“早市、午市、晚市”,市楼由此而得名。特别是当雨晴雪霁,阳光投映在市楼下的金井里,这时的井水就会变得金灿灿亮光光的,辉映的市楼金碧辉煌,更加壮观。故又有“金井楼”之美称。

平遥市楼·琉璃屋顶

  古建结构     

  此楼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高18.5米,歇山造。黄绿琉璃瓦顶。楼之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占地133.4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中间南北向是通道,东西两边砖砌台基,四角立通柱,外包砖墙。市楼既居于平遥城“天心十道”处,则应有东西向的横街,在此却因地制宜,在东西两边的台基上各有砖券拱门一道,与南大街路面交汇成一个象征性的十字形通道。

平遥市楼·局部

  楼下四周置木栅栏围护。楼之上架施斗拱,一斗二升交麻叶,明间平身科一攒。平座斗拱为五踩重翘,平身科两攒,角科施附角斗,厢拱做成鸳鸯交首拱,滴珠板狭窄,斗拱全部外露。二座平座上筑廊,前后有隔扇门装制,内设前后神龛,武圣关帝像与观音大士像相背而坐。更上一层,北向的檐下曾悬有魁斗星君像。上层檐下斗拱七踩,平身科三攒,皆出翘。楼顶屋面的彩色琉璃瓦镶成“囍”、“寿”图案。楼下的中央路面覆盖着当年的“金井”,对此却鲜为人知。

  清代诗人赵谦得登楼云:“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东;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1996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下一篇: